- 關鍵產品:
尹解元灣位于大冶市保安鎮楓林村,其以石雕技藝聞名,是鄂東南地區民間石雕藝術的杰出代表,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——大冶石雕的原生地與主要傳承地。
尹解元村
據《尹氏家譜》載,在唐朝的時候,尹家由甘肅天水遷到江西,后又由江西瑞昌遷至湖北陽新,而后又遷至大冶石板橋,再搬到尹解元。此灣得名于村中的一位解元公,傳說在明末清初年間,這個灣子里一個叫尹伯遂的青年在鄉試中中了解元,名揚一方,鄰村的人從此將黃麓山尹家灣改稱為尹解元,一直叫到現在。
尹解元門樓背面
尹解元灣對面的鳳凰山蘊藏了大量層次分明的青石。從唐朝開始,尹解元灣的人便開山取石,依石而雕,從此石雕工藝世代相傳?,F今,鳳凰山采石場里的千仞石壁,就是這悠久傳承歷史的最好的見證。
鳳凰山采石場(攝影:吳志堅)
尹氏家族世代傳承,按其宗派石雕技藝傳承輩份譜系為:“國湯均立字日永光中興文獻本維章傳家禮儀成”。其主要代表人物有:尹維權、尹本馬、尹國安等。主要傳承:(前面不清)尹獻芬(光緒丙戌年)-尹興廷(光緒戊戌年)-尹本喜(民國壬子年)-尹維松-尹維權-尹維清-尹章立-尹國安。
傳承人尹國安
傳統的石雕器具主要是錘子、鑿子、鏨子、鐺子、尺等。幾百年來,尹解元村人憑借一錘一鏨,化石為美,使這門技藝日臻成熟?,F今,尹解元石雕的技藝、制作器具等,傳承了傳統的民間石雕藝術和技藝,同時吸納了現代的工藝。
傳統石雕工具
尹解元村中保存年代最久遠的珍品是《關帝詩竹》碑,系該村一位號“杜陵二曲居士”的藝人于1716年為長安碑林所刻,這塊碑長約1.2米,寬約0.6米,厚約0.12米,青石板料,碑面左邊有刻工精細的兩株被風吹得搖曳的竹子,細看,可見每片竹葉就是一個字,把這些葉片從上至下順著看,便是一首詩:“不謝東君意,丹青獨立名。莫嫌孤葉淡,終久不凋零”。詩的字體各異,大小有別,給人一種隱藏和迷惑之感,妙趣橫生。該碑現已被大冶市博物館收藏,現今矗立在村中的石碑為2004尹國安雕刻的復制品。
《關帝詩竹》碑拓片及復制品
村中另一幅古代精品《漁樵耕讀》,系清代民間藝人尹光德創作,該作品構思巧妙,構圖嚴整,描繪了江南自然風光,畫面對稱、均衡,透視也較準確,而又富有裝飾趣味,畫面每一物象精心雕刻,惟妙惟肖,具有強烈的縱深感和空間感,是一件精致的浮雕作品。
《漁樵耕讀》 (攝影:吳志堅)
尹解元石雕藝人制作的石雕品種,分為生產類的石雕、生活類的石雕、建筑類的石雕、裝飾類的石雕、紀念類的石雕、信仰類的石雕等。在這些種類的石雕中尤以碑碣和石獅為主要產品。
石雕窗戶(攝影:吳志堅)
1957年,由保安鎮尹解元村的尹獻明、尹本秀兩人帶隊的湖北省石雕隊,北上京城,參加了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建設工程,并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。1983年以來,尹解元的一批石雕藝術后起之秀,走出家門,將石雕藝術推向了省城武漢市,先后為東湖磨山風景區、黃鶴樓、晴川閣、歸元寺等名勝古跡,制作了大批石雕藝術品。
青石獅子
1986年,湖北省舉辦民間藝人美術作品展覽,尹解元村選送的青石小獅獲得了二等獎。隨后,該青石小獅被省文化廳薦送進京,陳列中國美術館,作為國家民間石雕藝術精品展出。聳立于武漢市東湖風景區聞名遐邇的寓言組雕《曾子不說謊》、《盲人摸象》、《射手和賣油翁》、《獵人爭雁》系由尹解元民間石雕藝人雕塑,其造型栩栩如生,藝術地再現了幾個詼諧而富于寓意的故事情節,該組作品榮獲1987年全國城市組雕優秀作品最佳獎。
《盲人摸象》
《曾子不說謊》
《獵人爭雁》
《射手和賣油翁》
為了更好的保護傳承尹解元石雕技藝,當地于1994年成立了保安鎮石雕藝術研究會。1995年,保安鎮被省文化廳命名為“湖北省石雕藝術之鄉”;1996年,保安鎮被命名為“中國民間石雕藝術之鄉”。2008年,尹解元石雕被冠以“大冶石雕”之名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編號Ⅶ-56。
四臂觀音雕像
三羊開泰青石屏風
如今的尹解元,村民基本全部以石為生、以石會友、以石興家。尹解元石雕每年新增傳承藝人30-40人,石雕就業人員由本村覆蓋到整個保安鎮及大冶市,傳承人員逐步向外發展。尹解元人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,還將石雕藝術做成產業,開辦工廠,既為社會提供了精美的藝術品,給人們精神享受,又帶動發展經濟,創造了經濟效益,使這一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煥發新的生命力。
地 址: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鎮金塘工業園
電 話:0714-8411888 13588775308/13867160589/18327876388
郵 箱:820846351@qq.com 網 址:www.350058.net
湖北尹解元石雕藝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(C)2016 網絡支持 生意寶 著作權聲明 鄂ICP備1601545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