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關鍵產品:
2020年06月08日 熊科香 歐陽天明
尹國安(中)指導工友雕刻
□ 本報記者 熊科香 實習生 歐陽天明
鳳凰山下、保安湖畔。一座石雕門樓巍然聳立,石亭、石柱、石欄桿、石生肖簇擁在門樓周圍。這座充滿石雕元素的村莊,就是“中國民間石雕藝術之鄉”——大冶市保安鎮楓林村尹解元灣。近日,記者來到這里,實地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冶尹解元石雕,了解老手藝的新故事。
點石成金 雕出頑石靈性
走進尹解元灣,清一色的青石板和石條階梯,隨處可見的石橋、石椅、石獅,彰顯著厚重古樸的荊楚風韻。沿塘而置的十二生肖雕像造型各異,栩栩如生;大青石九龍壁上,石刻的青龍騰云駕霧;連廣場靠椅的椅背上,都雕刻有王羲之、蘇軾書法。圖案設計精美,雕刻細膩。
“這是清代村里的民間石雕藝人尹光德的力作,雕刻技藝精湛,光潔圓潤,有近200年的歷史。”在尹國安石雕大師工作室內,尹解元石雕非遺傳承人尹國安向記者展示他珍藏的石雕作品《漁樵耕讀圖》。
“尹解元石雕工藝歷史悠久,文化底蘊豐厚,從明朝至今,世代相傳。”昔日的尹解元村,水路交通便利,加上村對面鳳凰山的青石量大質優、易于開采。勤勞智慧的祖先們在打魚種田之余,靠山取石,依水行船,干起了石頭加工業。
憑借一錘一鏨、雕石刻文,尹解元灣人“點石成金”,石雕技藝日臻成熟。1983年以來,尹解元灣一批石雕藝術的后起之秀走出家門,將石雕藝術推向了武漢,先后為東湖磨山風景區、黃鶴樓、晴川閣、歸元寺等名勝古跡制作了一大批石雕藝術品,部分作品還名揚海外。
恒心造精品 妙手繪宏圖
“尹解元石雕把雕刻、彩繪、民俗、書法等藝術融匯在了一起。”1993年,高中畢業的尹國安跟隨名師尹維銅學習石雕,并深入學習繪畫,逐步掌握了石雕的多項技術:浮雕、透雕、動物雕刻、人物雕刻及牌坊、石拱橋等施工制作技法。
為了弘揚尹解元石雕的傳統手藝,2004年,尹國安創辦了杭州雄風石雕廠。十多年間,該廠逐步發展成為杭州地區石雕行業領頭雁。2017年,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授予“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基地”稱號。
經過多年的潛心打磨,尹國安始終堅持以原創石雕藝術作品為特色,將地方民俗、中國文化等元素融入到石雕作品中,在傳承石雕藝術上走出一條創新之路。
2016年,尹國安帶領團隊,設計施工了杭州G20峰會主會場周邊的石雕及石欄桿裝飾工程。“錢塘潮起正揚帆,17座橋梁量身定制了17種風格圖案,重點展現中國文化、浙江風采。”尹國安說,從湖北到浙江,從浙江走向全國,尹解元石業的夢想還在繼續。
多元化保護與傳承 人才興則石雕興
“在村里,許多先輩們的優秀作品遺失了。如果不加以保護,后輩們將不能銘記祖輩們開山取石,用手中的錘子和鑿子化腐朽為神奇的進取精神。”尹國安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錘子、鏨子和鑿子等 “老古董”雕刻工具。記者注意到,他的手上布滿厚厚的老繭,這些“歲月的禮物”,是手藝人一錘一鉆譜寫石雕人生的見證。
“2005年,我招個徒弟很容易,很多年輕人慕名前來拜師學藝?,F在學習石雕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。”隨著整個石雕產業快速發展,成績有目共睹,但非遺傳承后繼乏人的現狀讓尹國安有了緊迫感。他意識到,如何擴大非遺影響力,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投入到非遺傳承中來,是一個重要課題。
由于石雕耗費時間長,并且考驗人的書畫功底,不少人由于缺乏藝術底蘊,最后只能半途而廢。
為了推進尹解元石雕更好更快發展,讓行業增添新的“才氣”,2015年,尹國安創辦了湖北尹解元石雕藝術有限公司,作為尹解元石雕的非遺傳承基地,培育新一代石雕手藝人百余名。
“好多年輕人覺得這些技藝離自己很遙遠,但一有機會接觸,就迷上了它。”作為尹解元石雕非遺傳承人,尹國安也在主動為年輕人創造接觸非遺的機會,跟一些高等院校開展合作,為大學生講授石雕技藝。他編寫了《大冶石雕》一書,還專門拍攝了幾個傳承資料的視頻,以永久保留寶貴資料。
地 址: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鎮金塘工業園
電 話:0714-8411888 13588775308/13867160589/18327876388
郵 箱:820846351@qq.com 網 址:www.350058.net
湖北尹解元石雕藝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(C)2016 網絡支持 生意寶 著作權聲明 鄂ICP備16015450號